“这些车只是两个月之内发现的,还有一些由于当时开得太快,没来得及记下来。”严强告诉记者,记录上的车都是有出租车外形的“黑车”,每天都在大街上“拉活儿”,自己发现后就记下来,“车主从外地低价买入这些车,改造成出租车外形,不仔细看的话很难分辨,顶灯和计价器大部分都是从正规出租车里偷来的。”
“开‘黑出租’不用办理相关证件,也不用交税,所以成本很低。”严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“从文化东路跑到商职学院,去掉油费的话‘黑出租’净赚50元,相同路线我们只能赚20元,交给出租公司的‘份子钱’还要再从里面扣,”他感慨道,“我们从早上7点跑到晚上10点,才能赚100元左右,这还算干得比较好的,他们跑上两趟就能赚出来。”
严强表示,受到利益的诱惑,个别出租车司机辞职干起了“黑出租”,“之前有同事花了1万多元买了辆二手车,改造成出租车外形的‘黑车’,每个月都能赚6000多元,两个月不到车钱就赚出来了。”
从业6年的严强告诉记者,“黑出租”现象屡禁不止,严重搅乱了正常的客运市场,“最近两三年‘黑车’越来越多,公然和正规军‘抢饭碗’,不仅影响到我们的切身利益,乘客的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。”
记者感言
久治不愈的“城市病”该咋治?
“黑出租”现象,不仅仅存在于我们这座城市――― 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,它都是难以根治的通病。“黑出租”之所以存在,的确有其实际的市场需求。相关职能部门既要打击“黑车”,净化出租车营运环境,又要方便市民的出行需求,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公交网络。同时在以往血的教训下,需要加大宣传力度,让乘客知道乘坐无安全保障的“黑出租”的危险性。
通过连日来的暗访和调查,记者感受到,打击“黑出租”需要各相关部门联合进行持久战。